创新监管模式——湖北检验检疫局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侧记

时间:1979-02-15 18:44:17 点击: 【字体: 收藏

“在湖北检验检疫局的帮助下,我们从B类企业升级到了A类企业,出口检验抽批率从原来的20%降低到了5%。现在我们通关速度提高了,通关费用降低了,企业内在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湖北益生茶叶公司总经理激动地说。

其实,这只是湖北局坚持改革创新、转变对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方式的一个缩影。该局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在解决进出口食品安全点多面广与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的矛盾上,采取先行先试的做法,进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实效。

转变方式

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为进一步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湖北局综合评定企业的产品风险和质量安全管理能力,从高到低将企业分为A、B、C 3个等级,分别确定各等级检验抽批频次和监管检查频次,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帮企业建立健全严格的进货查验、出厂检验、索证验票、购销台账记录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促使企业增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质量安全自控能力。

针对国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情况,该局认真分析外贸发展的新形势,积极调整监管工作重心,一方面,严格落实进口食品收货人备案各项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和召回制度;另一方面,开展对葡萄酒、燕窝、乳制品、水产品等进口量大、风险较高产品的专项检查,及时处置进口食品不按要求使用中文标签、滥用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包装不合格等问题,有效遏制潜在的风险隐患。

近年来,湖北局共依法销毁、退运各种不合格的进口食品29批,切实有效地维护了辖区内的进口食品安全,同时还有效地促进湖北食品和农产品出口在去年保持15%的增长势头,而且合格率在99.7%以上。

重视风险

加强风险分析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近年来,该局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工作,召开各类风险分析会议,同时充分运用媒体发布各类风险信息通报、预警通报,形成人人了解风险分析、人人重视风险分析和注重风险管理工作的局面。

近年来,湖北局制定了包括风险信息研判标准、风险会商制度、风险评价规程、风险信息通报制度在内的一整套“风险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从制度上规范风险信息管理工作。组建了以15名一线监管人员为主、30名社会食品安全志愿监督员、100名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为辅的风险信息收集队伍,加强对群众举报、行业反映、媒体揭露、国外通报和报道等渠道发现的有关进口环节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等产品风险信息的收集研判。同时还对13类产品相关的作业指导书进行多次修改,从工作制度、工作措施等方面,总结和反思风险分析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查找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水平。

建立体系

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确保安全的基础。近年来,该局通过不断探索,建立了以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工作为核心的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体系,以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分类管理为重点的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长效监管体系,以企业为第一责任人、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等三大体系,统筹规范指导检验监管的各项工作。

湖北局还制定了《湖北省进出口食品安全有奖举报暂行办法》,将进出口环节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和食品安全群众监督员等制度建设纳入全省统筹,极大地提高了民众主动参与监督食品安全、揭发行业潜规则的积极性。同时,该局与湖北省食安办成员单位建立了加强协作、共保安全的机制,多次与公安、工商、商务等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共享,防止监管漏洞和盲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