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影补选?燕屋课题头大如斗?燕窝商求助安华
马瑞成于上午约11时到达公正党竞选行动室。由于安华不在行动室,他将备忘录提呈给该行动室委员李俊豪和王声宾,并在约半小时后离开。
马瑞成说:“希望透过呈交这一个备忘录能够让雪州民联政府重视燕屋搬迁的课题,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达致双赢。”
他说,雪州政府规定燕农须在3年内迁离工商业区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毕竟中央政府在2005年时已初步拟定出燕屋指南,且随后向全球最大的燕窝出口国之一的印度尼西亚取经,雪州政府不应贸然以各种理由修改规定。
他指出,雪州政府以“禽流感”和“雪州人民”为由规定燕窝商搬迁无法令人信服。
“燕窝行业在我国进行多年,而在印度尼西亚更是进行了100年以上,都从来没有禽流感的问题发生,真正的风险应该是宠物店或养鸡、狗或猪的地方。同时,雪州拥有500万人口,恐怕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人数能够和这比较,这是不合理的。”
“我们也希望雪州政府能够拟定出比中央政府更好的指南,让旧的燕屋能够保留,并让新的燕屋能够做得更好。”
他说,燕屋执照是众多执照中费用最贵的一个,建设一家普通的4层楼燕屋每年需缴付约3千令吉;而截至去年12月31日为止,申请该执照的人寥寥可数,这证明了雪州政府的政策影响了引燕业。
他也表示,雪州政府答应为搬迁燕屋的引燕业者提供5年的免执照费、门牌税和地税,但燕窝业如今处于低潮期,而引燕业者也必须为搬迁付出高达80万至100万令吉的费用。
应有全方位指南
该会执行秘书周金赋说,我国引燕业自1994年时开始进行,而中央政府也在2005年时正式拟定燕屋指南,只要遵循该指南者便可在工商区内设立燕屋。
“中央政府随后不时派遣官员到印度尼西亚做调查,并在2007年时正式定下一个马来西亚标准(1GP);根据印度尼西亚官方说法,燕窝市场占有率极高的印度尼西亚很小心处理引燕业,而我国正是向该国取经。”
他也说,雪州政府至今只向燕窝商提出了搬迁燕屋的指南,而没有一个全方位的指南。
“公会愿意参与雪州政府制订新的燕屋指南,并和雪州各部门进行实地考察,以一步步拟出最完善的指南。”
出席者包括雪州燕窝商公会秘书卢进财、理事谢和平、杨国兴、辜元财和纪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