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食品安全是企业的良心 必须重视

时间:2014-08-28 12:48:50 点击: 【字体: 收藏

从2005年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到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从2011年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到2013年的汇源“烂果门”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刺激着中国消费者的神经,挑战着消费者的底线。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法》在实施五年后首度迎来大修。不久前,国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草案从现行法律的104条增加到159条,旨在改革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填补监管的真空地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对于此番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在食品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黄健有着切身的体会。 201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血燕风波,让黄健董事长经营的燕窝生产加工企业走到了悬崖边上。人们谈燕窝色变,黄健的不少同行也因此停业关张。“当时我们为了迎接经销商大会,加班加点生产了大量的燕窝产品,但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让我们的产品滞销了。”那一年,望着仓库里满满的货物,黄健身心交瘁。2012年4月,国家卫生部发布《关于通报食用燕窝亚硝酸盐临时管理限量值的函》,对燕窝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作了澄清。并在食用燕窝中亚硝酸盐知识问答中明确表示,“科学研究表明,天然燕窝中含有亚硝酸盐,含量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燕子唾液中天然存在亚硝酸盐、引燕屋或洞穴环境中的氨浓度、鸟粪污染燕窝等。由于亚硝酸盐易溶于水,采用浸泡和清洗等方式,可以显著降低燕窝亚硝酸盐含量,使食用燕窝的亚硝酸盐仅为微量……通过综合分析清洁过的屋燕窝亚硝酸盐含量和我国居民燕窝食用情况,评估认为在食用燕窝亚硝酸盐含量小于等于30毫克/千克情况下,按照较高消费量8克/天(相当于每日食用1-2盏燕窝)计算,人体亚硝酸盐暴露量小于ADI值的5%,对健康风险极低。” 此问答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也使燕之屋等大批正规经营的燕窝生产加工企业起死回生。 “2011年的血燕事件以来,我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黄健告诉记者,血燕风波背后暴露出了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因此,燕之屋在2011年便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院,推动燕窝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等相关工作。

今年国家启动对《食品安全法》的重新修订工作,黄健认为这对整个食品行业是一次新的机遇。“国人对食品安全日益重视,这是血燕风波对燕窝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我们更加没有理由不重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表示,燕之屋将围绕新《食品安全法》,打造具备可追溯体系、让消费者可放心食用的燕窝产品。
 

相关文章